7月19日直播|纳米孔测序在感染性疾病和病原微生物学领域中有何妙用?学术大咖云端为您揭秘

发表时间:2023-07-17 16:52


测序技术在病原微生物学和传染病的应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包括从分离株中生成完整的微生物基因组,以及直接从样本中快速检测病原体和抗菌药物耐药性。 然而,较长的周转时间、较高的经济成本以及传统测序平台的技术限制阻碍了许多此类应用的广泛采用。


Oxford Nanopore纳米孔测序能够提供快速、准确且经济高效的方法来识别和表征微生物的基因组成,并跟踪传染病的传播。除此之外,纳米孔测序还可以现场实时识别病原微生物,且相对于其他测序平台,纳米孔测序平台更容易用于传染病研究和资源有限的环境中。


2023年7月19日,我们邀请到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特聘教授刘天罡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三级教授洪梅主任医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中心副主任陈创副教授分享他们利用Oxford Nanopore纳米孔测序技术在多个相关应用领域的研究成果。


报名方式



扫描上方二维码免费报名参加


会议日程


19:00 – 19:05

欢迎致辞  

李希

Oxford Nanopore  亚太区临床市场业务拓展经理

19:05-19:40

纳米孔靶向测序技术在粒缺伴发热血液病患者病原学检测中的优势及临床抗感染治疗的指导价值

洪梅 主任医师,三级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

19:40 – 20:15

肠道菌对于激素的降解与抑郁症的关系

刘天罡 特聘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20:15-20:50

利用纳米孔测序对具有不同恶性肿瘤和激素受体状态的乳腺组织中微生物组进行物种水平表征

陈创 副主任医师,教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中心

20:50 – 21:00

Oxford Nanopore纳米孔测序技术简介及结束致辞

李希

Oxford Nanopore 亚太区临床市场业务拓展经理


演讲嘉宾简介与演讲摘要


洪梅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党总支书记,医疗副主任,三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德国海徳堡大学医学院血管内科和萨尔州大学医学院血液科学习,获医学博士

中华血液学会红细胞专业组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委会常委

中国老年医学会血液学移植感染专委会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血栓与止血学组常委

湖北省生物免疫学会血栓与止血MDT专委会主任委员

湖北省抗癌协会血液学分会MDS/MPN专业组副组长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分会常员

湖北省微生物学会理事

湖北省暨武汉市微生物学会真菌专业委员会常委

武汉市医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临床血液学杂志、血栓与止血杂志等编委。

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作为主要负责人参与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973计划、教育部重大疾病生物靶向治疗创新团队等重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相关论文60余篇,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演讲摘要

纳米孔靶向测序技术在粒缺伴发热血液病患者病原学检测中的优势及临床抗感染治疗的指导价值

传统的微生物学方法在诊断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FN) 患者血流感染时的灵敏度、检测范围和周转时间有限。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更加快速、灵敏的检测技术。而新开发的Nanopore 靶向测序(NTS)在血液样本血液样本检测中的广谱病原体鉴定方面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和更短的周转时间。这也为血液病 FN 患者的临床靶向抗生素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指导。本次内容通过多项数据对 NTS 检测在血液样本的诊断性能(灵敏度、特异性和周转时间)进行了评估,分享纳米孔靶向测序技术在粒缺伴发热血液病患者病原学检测中的优势及临床抗感染治疗的指导价值。


刘天罡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专项项目,并以第一完成人获2018年湖北十大科技事件和2019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已发表包括Advanced Science, JACS, Nature Communications, Angewandte Chemie, Small, PNAS, Metabolic Engineering等60余篇论文,获得多项发明专利,担任Metabolic Engineering Communications杂志副主编。


演讲摘要

肠道菌对于激素的降解与抑郁症的关系

睾酮缺乏会导致人类出现抑郁症状;然而,造成这种缺陷的原因都没有完全理解。在这里,我们从睾酮缺乏的抑郁症患者的粪便样本中分离出新金分枝杆菌,并表明该菌株可以在体外降解睾酮。此外,给大鼠灌胃 M. neoaurum 会降低其血清和大脑睾酮水平,并诱发抑郁样行为。我们鉴定出编码 3b-羟基类固醇脱氢酶 (3b-HSD) 的基因是导致睾酮降解的酶。将3b-HSD引入大肠杆菌增强其能力来降解睾酮。给大鼠灌胃产生 3b-HSD 的大肠杆菌会降低其血清和大脑睾酮水平,并引起抑郁样行为。最后,与没有抑郁症的参与者的 16.67% 相比,抑郁症患者的粪便样本中 42.99% (46/107) 含有 3b-HSD,60.87% 的患者粪便样本中含有 3b-HSD。(28/46) 这些粪便样本表达 3b-HSD。这些结果表明肠道微生物表达的 3b-HSD 可能与睾酮降解引起的抑郁症状有关


陈创副教授

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中心副主任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

湖北省微循环学会乳腺甲状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纳米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

湖北省抗癌协会乳腺癌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临床肿瘤学会甲状腺癌专家委员会常委

湖北省抗癌协会甲状腺癌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编委,《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特邀审稿人等

科研:以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课题6项。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50余篇。

专长:乳腺癌及甲状腺癌的手术(微创)治疗及综合治疗;难治性乳腺炎及难治性甲状腺癌的个体化综合治疗。


演讲摘要

明确的证据表明微生物与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人类疾病密切相关。大多数研究乳腺组织微生物组的先前工作描述了良性和恶性组织中微生物物种的组成差异之间的关联,但很少有研究在物种水平上检查人类乳腺组织内微生物群落的相对丰度。在这项工作中,我们总共收集了 44 个乳腺组织样本,包括良性和恶性组织以及邻近的正常乳腺组织对,并采用Oxford Nanopore长读长测序来评估乳腺组织微生物特征。从四个主要门中检测到近 900 种细菌: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所有乳腺组织中丰度最高的细菌是Ralstonia pickettii,其相对丰度随着恶性肿瘤的减少而增加。我们进一步检查了具有不同激素受体状态的乳腺组织微生物组组成,并且乳腺组织中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最显着。我们的研究为探索与乳腺癌发生和癌症发展相关的微生物组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必要对乳腺微生物组进行进一步的大队列研究,以表征微生物风险特征并开发潜在的基于微生物的预防疗法。


李希博士

本科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在体外诊断和医疗健康领域有超过15年的工作经验,先后就职于Vela Diagnostics,Agilent Technologies,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Pacific Biosciences等企业的研发,支援和业务开发部门。目前担任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亚太区临床市场业务拓展经理。



-end-
加入癌症早筛行业交流群,请关注公众号回复“进群”

正在与早筛网同行的伙伴,期待与您携手为拯救生命而战!

正在与早筛网同行的伙伴,期待与您携手为拯救生命而战!

--

早筛网公众号
早筛医声公众号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天泰路1号5A层/武汉市汉阳区龟北路1号汉阳造文化创意园6-4#

邮编:510000/430000

早筛网是聚焦于健康筛查的学术交流和产业服务平台,以专业的报道推动中国医疗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为方针,普及“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理念和中医“治未病”理念,旨在让疾病诊于早期从而得以被治愈。
关于早筛网
联系我们